Friday, January 16, 2015

烦恼的因由

        人生在世,烦恼总是免不了的。烦恼有大有小,时紧时松。佛家说,烦恼的根源来自人性中的“贪,嗔,痴”。比如说,对外物喜好无度,贪心不足的人,就会时时挣扎在拥有,失落,比较等很多的烦恼中。所以“贪”起源于看似无辜的喜好,但一旦深陷,就会带来无穷的烦恼。“嗔”,是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、恼怒的心理和情绪。嗔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往往更为强烈,人类社会的许多冲突,争斗也往往由“嗔”开始。“痴”是指心性迷暗,愚昧无知。很多的时候,人们看不到更为广阔的现象,无法感悟生活的前因后果,只痴迷于一己的执念,而因此挣扎在无边的烦恼,痛苦之中。

        我们都是凡人,就多多少少会受到贪,嗔,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。我们从小受的教育,就是要奋发上进,这本身就意味着我们会为自己树立大大小小的目标,不断进取,永无止境。这些正面的力量,在什么时候会不知不觉地转化成“贪”了呢?

        “嗔” 也时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。人和人之间的信念不同,观点相左,歧视偏见,都会带来“嗔”。这种情绪如影随形,带来诸多的纷争,烦恼。“嗔” 的情绪不仅仅是在相差极远的人类群体之间,而往往也发生在极为亲近的人们之间。朋友反目,夫妻离异,太多人类社会的悲剧,纠缠于这个“嗔” 字。

        “痴”的程度,也许因人而异,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长长的,或短暂的痴迷不悟的阶段。在那些日子里,身旁其它的信息 无法到达我们的大脑和心灵,我们一心一意地只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行事,直至被生活碰得头破血流。

        佛学说“戒,定,慧”是“贪,嗔,痴”的解法,但具备七情六欲的凡人,很难做到真正的“戒,定,慧”。人的喜好不需要戒,我们需要做的是,阻止喜好转化成“贪”的那一刻。所以掌握一个“度”字,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。而当“嗔”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时,我们要有戒备之心,时时提防它所能带来的巨大破坏力,然后尽量地以宽容,和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来处理。记得谁说过:“我们做事情的前提,必须知道只要是人,他或她必是脆弱的。”,还有就是,在我们不断重复那些让人“嗔”的理由的时候,努力换个角度看看其它的可能性。对“痴”的悟性,也许会随着年龄,见识,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,年轻时候的痴迷,如果到了白发苍苍时还不愿放弃,那么也许这种“痴”带来的痛苦还不够多吧,也许有一种冥冥中的因缘还没有了吧。那种情况下,除了顺其自然,我们又能做什么呢?

        当烦恼来临的时候,也许我们可以找一找烦恼的外因和内因。我们经常可以很快地找到外因,却忽视了寻找自己身上的内因。如果有了内外因同样清明的认识,再去处理那些烦恼,也许会容易一些,轻松一些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