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February 9, 2017

早春的思索

        二月早春的加州,天地浸润在一片风雨之中。路边已有迫不及待的梨花,在一夜之间,洁白芬芳地开满了枝头。

        这样的一个多雨的傍晚,没有访客,没有安排,可以点一盏灯,泡一杯茶,让轻柔的音乐做背景,让自己好好地和自己相处一会儿。

        想起哈佛大学的讲座,关于人的自尊 (self esteem)的三个阶段。

        第一阶段是“依赖性的自尊”,是基于外界评价所建立起来的自尊。我们从小到大,读书时老师的赞扬,工作时上级的褒奖,朋友的鼓励,亲人的信任,和我们所有获得过的证书也好,奖杯也好,这所有的一切,建立起来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价值感。

        第二阶段是“独立性的自尊”,是基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所建立起来的自尊。岁月渐渐成熟,我们开始慢慢地了解自己的内心,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,这时候,外界的评价依然存在,但已不是唯一维系我们生命尊严的标准了。我们有了自己的独特的对价值的认知,我们在那些没有鲜花和赞美的时候,也一样能够用自我的标尺,来衡量自己,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。

        到了第三个阶段“无条件的自尊”,也就是脱离了外界,甚至是自己的评价和比较,只是恬淡,满足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,安静地走路,细细地体会,无偿地奉献,和满满地幸福。

        第一阶段是自然的,是人性的一部分。每个人都经历第一阶段,然后,通过思考,体验和感悟,才慢慢地走入第二阶段。举例子来说,我今天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情,我忍不住要让其他人知道,因为只有他人的首肯,羡慕,和赞扬,才能让我感觉自我价值的提升,这就是典型的第一阶段的表现。进入第二阶段,我做了这件事,心灵本身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,我自己和自己比较,觉得满意,他人的肯定当然好,但他们怎么看,并不是太重要了,也不再是我前进唯一的动力。到了第三阶段,我只是去单纯地做这件事,没有任何的评价系统,因为我建立起来的自尊已经是无条件的,不再会被里里外外的评价所影响到了。

        也许我们每个人,都需要长长岁月的磨练,才有可能真正到达第三个境界,那个无条件,无我执,清静,高洁,纯然的境界,是马斯洛所说的自我的终极实现,它也让我想起佛教里说的无我境界,想起寒江孤舟上,独钓江雪的老翁,想起孔子说的“从心所欲而不逾矩”的人生阶段。

        研究表明,当一个人慢慢走入第二第三个阶段的时候,当他不再依赖外界来证明自己,他并不是孤立了自己,反而会更有对众生的博爱,同情,宽容和奉献。这个悖论,就好比,人们往往在真正接纳了一件事以后,才能有力量去处理这件事。

        在这样一个早春的傍晚,我听着雨声,不禁想,古老的哲学智慧,和现代的科学研究,最终是不是都将走向同一个地方呢?我希望,在这个地方,人类用自己的智慧,解读了人性的本源,而最终对自己有办法,从而走向更多的光明,和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