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中的《易经》,是艰深难懂的,所以迟迟不敢涉足。这次在Cupertino图书馆偶尔翻到了台湾学者曾仕强的《易经的奥秘》,仿佛窥见了宇宙人生的诸多密码,原来《易经》是可以如此平易近人的,它的原理,就在我们的身边。以下是我的一些浅显的心得。
1. 阴和阳。宇宙万物,阴阳互抱,生生不息。白昼和黑夜,太阳和月亮,天与地,男和女,这些都是阴和阳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。从大自然的阴阳,到人生的起落,这一切原来都是自然规律。有人喜欢黑白分明的世界,岂不知,世间万物,黑中有白,白中有黑,互为转换,循环往复,一切都是可以变动的,一切又都是并存的。这也好比人性,有善良光明的一面,也一定有自私黑暗的一面,只是看我们怎么去了解,去接纳和去转化了。比如说,很少有人抱怨白天和黑夜的循环往复,因为我们知道那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,白天我们在阳光下享受光明,到了黑夜,我们可以点起灯火,照样快乐地生活,或者趁夜色修整安眠。那么,人生呢?当人生走入佳境,人人都善意有加的时候,我们当以感恩的心拥抱生活,当人生走入低谷或岔路,而周围的人也忽视我,误会我的时候,我们还是可以用坚韧和智慧点起火把,照亮前路,或者可以潜心地休养生息。如果我们把顺境和逆境当成白天和黑夜的自然过渡,那么我们的心智是不是也已经变的坚强了呢?
2. 圆和通。天底下没有真正的直线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山川河流,飞鸟走兽,花草树木,没有一样是象几何律中那样笔直的。圆润弯曲是自然的本质,也是生命流动的本原。圆和通相辅相成,变化无穷。有人做事喜欢不加思索,直来直去,往往发现阻力重重,欲速不达。我们人生的道路,往往也不会是直的,自然的规律让我们学会随机应变。中国俗语说:“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。” 这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,而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看成这个宇宙空间的一份子,当周围的环境,接触的人不同了,我们的言行,思维也要调整。孔子的一个学生,曾经和一个过路的老人争论一年有几个季节。老人坚持说一年只有三季,学生十分生气,觉得老人就是明显的是非不分,他让孔子来做评判,孔子看了一下老人,同意了一年只有三季。学生更生气了,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也变了,一年明明是四季,为什么只有三季了呢。孔子告诉学生:“我看出了这位老人是蚂蚱精变的,蚂蚱每年春生,秋亡,他们的生命只有三季啊。” 孔子的学生明白了,有时候所谓的真理,也是相对的。
3. “元亨利贞”。《易经》里隐藏着宇宙万物的诸多密码。“元亨利贞” 的自然规律,就存在于我们每日的生活中。“元”是开始的意思,万事万物,都有一个开端,好比四季里的春,人生的少年,一天的早晨,万物复苏,百废待兴,生机勃勃,充满希望。“亨”是亨通的意思,这个阶段,自然界热火朝天,人生路上挥马扬鞭,一切都处在最有活力,最有创造力的时候。“利”就是利益。这个时候,自然界正是金色的秋收季节,粮满谷,稻满仓,人生旅程上名利双收,事业辉煌。过了“利”的阶段,到了“贞”,即正。这是最大的考验关口。这个阶段,是收敛,内省,秉持操守的时候。这时候的大自然,瑞雪才能兆丰年 -也就是另一个“元”的到来;而人生的这个阶段,一旦经过了重重考验,就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正能量,启迪另一个美好”元“的开始,而把持不住”贞“的人,就往往走入一个个负面的循环,而很难自拔。
4. “吉吝凶悔”。很多人想靠《易经》来给自己算命。其实我想,命运的一半在上天,一半在自己。所谓上天所赋予的一半,是我们的DNA,是我们先天的性格禀赋,是我们出生时的体质,从小的环境,等等一些我们很难去改变的东西。在上天所给予的一半命运之上,我们的一生,就是在书写属于我们所能控制的那另一半命运。我们的生活里,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“吉吝凶悔”的循环。当我们在顺境(也就是“吉”)的时候,我们容易变得傲慢,自负,吝于自省,然后“吝”会把我们带入逆境(也就是“凶”),然后悔意顿生,由真诚的反悔,自律,我们又重新走回“吉”。怎样趋吉避凶,走出这个定律呢?那就是,在“吉”的时候,要预见“凶”和“悔”的可能,而提高自己的修为,减少或避免“吝”的发生。如果你已经走入了“凶”,那只有真心的悔改和对自身的提高才能把你带回“吉”。当一个人能跳出这个定律的时候,也许不需要《易经》,就能最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了。
一部《易经》,是大而又大,同时又是小而又小的道理,真正的智慧蕴藏在最简单的哲理中,值得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细细品味。
Tuesday, August 26, 2014
Saturday, August 16, 2014
美的定义
有时想,人生最幸福的时光,除了不必为生存苦苦挣扎,除了拥有相爱相知的人,除了在每一寸平淡的光阴里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和从容之外,也许就是那些遭遇美,欣赏美,和追求美的时刻了。
那什么才是美呢?
我们身处的这个大自然,就是无穷无尽的美的源泉。当我们仰望天空,我们惊奇于天的遥远洁净,云朵的奇妙排列,还有朝霞晚照的光晕和色彩。当我们侧耳倾听,我们赞叹于飞鸟鸣叫的清亮和微风吹过树梢时的美妙乐音。当我们细细地嗅嗅周遭的气息,我们沉醉于玫瑰的芬芳,和绿草松针的清香。然后我们又用手去触碰大地上那些奇妙的存在,我们发现了岩石的坚硬,泉水的温柔,花瓣的细腻,和雨水的清凉。哦,大自然,她是一位多么神奇的美的缔造者啊,我们何其幸运地生活其中,让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,好好感恩,好好保护这个美丽的星球呢?
从大自然得到的许多灵感,融入了千千万万个艺术家们的创作中。艺术,是人类所创造的,另一个美的具象和源头。文字的美,体现在诗歌般的韵律中,也体现在文字所表达的意味深长里。西方的莎士比亚,东方的李白杜甫,不同的文字,却都体现了人类所共通的人文的美。绘画的美,包罗万象,风格迥异,但好的,美的图画,都可以深深地打动人的心灵,其魅力可以胜过千言万语。音乐的美,贯穿古今,横跨东西,五线谱上的小蝌蚪们,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多么美好的升华。当东方的古筝弹着高山流水,琵琶奏着十里埋伏的时候,西方的钢琴正流淌出莫扎特和贝多芬。而当西方的小提琴演绎出了梁祝的凄美爱情时,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所共有的美的语言,和美的化身。在音乐,美术,文学的基础上,聪明灵巧的人们更是发明了舞蹈,让人的肢体用最流畅的线条和优雅的动态来诠释美,传达美。
除了自然和艺术,我们的生活中,还有一种美,植根于我们广阔无垠的内心世界。那种美,是善良柔软的心灵的折射,是冰雪聪明的头脑的成果,更是历经艰难也不放弃的爱的结晶。
也许有朋友会问,谈到美,你为什么不提到精致的五官,苗条的身材,华丽的服饰,和时髦的妆扮呢?我想,那是因为那些都是美的某一种形式,而非美的实质。美的实质,经得起漫长光阴的考验。在很多时候,形式上的美会帮助衬托美,但如果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美,它们所衬托的美往往是空虚苍白,或短暂易逝的。
人间有美。我想,真正的美,是值得我们追寻一生的。
Friday, August 15, 2014
雨程解读经典 12 -陆游《钗头凤》(Appreciation of Classic Poems 12 - "The Phoenix Headdress" by You Lu)
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《钗头凤》,是南宋诗人陆游呕心沥血的作品。 诗人和表妹唐琬本是一对志同道合,情深意浓的爱侣,却因为母亲的干涉而不得不劳燕分飞。
佳人的双手,捧着一杯酒,在那柳叶飘飘的宫墙下, 在这春色满城的时候。东风是多么逼人啊,欢乐又是多么难求,一杯薄酒,寄托了多年的离愁。如此沉重的错误啊,让我怎样去承受!
春色依旧,人却比黄花还瘦,新泪旧啼沾满了衣袖。桃花飘零,池阁寂寞,还记得我们的山盟海誓吗,言犹在耳,我们之间的姻缘却已到了尽头。心头的伤痛啊,这一生都无止无休!
在这个故事里,因为一个“孝”字,诗人背上了最沉重的十字架,眼看着自己的幸福离他而去。封建的家长制里,没有对人性的尊重,更没有对美好爱情的祝福。和陆游唐琬类似的悲剧比比皆是,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焦仲卿被迫休妻,他的爱妻刘兰芝最后“举身付清池”,而他自己也“自挂东南枝”,而逼着他们走上这条路的,竟然就是焦的亲生母亲。
每当读到这些让人愤懑的悲剧,我就会想,难道我们祖先所提倡的“孝”道,一定是不辩是非,不分对错,唯父母之命而尊吗?陆游作为一个孝子,就必须一辈子过着不幸福的生活吗?而作为父母,把儿女置于一生的苦痛之中,难道这是爱子之心吗?
时光流转几千年,一个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也有了深刻的演变。相信今天的家庭中,父母不再是说了算了,相反,在有些家庭里,父母为子女兢兢业业地服务着,而丧失了自己应有的生活和尊严。这似乎又是另一种的不合理。
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最早经历,也是维持最久的,也许就是和血脉相连的父母的关系了吧。那怎样的相处,才是最人性,也是最合理的呢?我想这关系到一个“爱”字的真正含义。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,是与生俱来的,但这种爱不代表迁就,不代表没有自我。
我爱你,所以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;我爱你,所以我会努力地与你沟通,求同存异;我爱你,所以最终我会尊重你的选择,支持你的决定;我爱你,所以我会体谅你的心情,了解你的苦衷;我爱你,所以我会给你更多的空间和自由;我爱你,所以我会让你在想到我的时候,总是觉得甜蜜和放松。
世间如果没有那么多扭曲的爱,就会少很多陆游这样悲剧的人生了。
《钗头凤》
陆游
红酥手,黄縢酒,满城春色宫墙柳。
东风恶,欢情薄,一怀愁绪,几年离索。
错错错!
春如旧,人空瘦,泪痕红浥鲛绡透。
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。
莫莫莫!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