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pril 30, 2016

上善若水

        天下万物,有的生来柔软,比如水,有的天然坚硬,比如岩石,在短时间内,水只能绕开岩石而走,但假以时间,水却能滴水而穿石。

        水的柔软,成就了它的大美所在。所谓大美,就是不张扬,不喧哗,却孕育,陪衬出了天下万物的灵性之美。

        水映衬着一年四季的轮回,折射出大自然独特的,深远的美。春天里,水波荡漾,温煦腼腆,垂柳依依,万物充满了希望和生机;夏日里,水光潋滟,蓝天一碧,水面上映日荷花,随风摇曳出生命最茂盛的旋律;秋天了,一湖秋水,宁和恬静,远山霜染,旷达无边;冬天来了,水寒成冰,滢洁透明,白雪飘飞,万物内敛。

        水的柔软,同时也正是它的坚强所在。

        古人云:“上善若水。” 在道家学说里,水为至善至柔之物;水性绵绵密密,微则无声,巨则汹涌;水有着容纳万物的胸怀,又有着滋养万物的德行;水的影响力是绵长而深刻的,但它却又总是往低处走,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和冲突。

        人生之道,莫过于此。



Monday, April 4, 2016

浪漫和现实的对话

我那可爱的老公经常会让我忍俊不禁。以下是几个小例子:


我说: “秋天到了, 落叶飘飞,让人有些伤感。”
他说: “嗯, 那是最好的肥料啊!”


我说:“昨天下小雨,又是开春,我邂逅了一束郁金香。”
他说:“哦,分明是你用重金买的吧!”


我说:“我很想再去看看大海啊。”
他说:“嗯,小心晕船“阿布”(我们土话呕吐的意思)。”


我说:  “你看,别人的老公,都会为太太买礼物唉。“
他说:“我的就是你的,你的就是我的,还买来买去干嘛呢?”


就是这么样一个,百分百真实的,有时几乎是让你感觉有些粗糙的人,却也有他细腻敏感的时候。


我们家养了一只小猫,性格胆怯,看到后院的小鸟,都会一惊一乍的,老公经常会像抱小婴儿一样抱着她,抚摸她毛茸茸的脑袋,和她说话儿。


老公一直都有着很节约的习惯,一年四季T恤,牛仔,凉鞋。从来不肯在自己身上多花钱。但他对财务却是没有太多概念的。从小喜欢风花雪月的我,反而阴错阳差地学了金融财政,从此家里所有的投资,理财的任务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我的头上。有时我想,如果不是我主动地经常和他谈谈家里的财务状况,他大概连我们家银行里有多少钱都不会知道的。


如果说他很现实,他其实骨子里是个真正彻底的浪漫主义者吧。在这样一个人心难测的社会里,他难道不怕我有一天把他赚的钱都卷走了吗?  从这件事上,我倒也看出了他独到的眼光。因为他越是信任我,我越是会心无旁骛,兢兢业业,让他不用为管理金钱而操心。

浪漫,其实有表面的,也有内在的。也许,我可爱的老公,是内在的浪漫吧。

Sunday, April 3, 2016

Zootopia & Challenge Day

        近一周来,看了电影“Zootopia”,又志愿参加了儿子高中组织的“Challenge Day"活动,可说是感想多多,内心激动不已。

        一部电影,和一个有关青少年的公益活动,到底有什么关联呢?我想归根到底,是一个“equality", 即众生平等的理念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,但现实经常差强人意。那为什么这样一部动漫片,和这样一项“每个孩子都应该感到安全,被爱,和被尊重”的活动,还能这样感人至深呢?

       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,一落地,就有着外表肤色的不同,五官的不同,然后文化,社会环境又很不一样,有的人是所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,而有些人却在贫困线上度过童年。人们下意识地喜欢,颂扬那些漂亮的,富有的,聪明的,有地位的人,而轻视那些五官不正的,身体有缺陷的,智力有障碍的,或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。

        “Zootopia”,是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动物王国,狮子,老虎,大象,兔子,绵羊和鼹鼠都可以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,它们和平共处,这显然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理想版本。但是即使外在的机制能够让所有的动物都平等,还是免不了那些内在的成见的存在,比如说狐狸一定是不值得信任的,小兔子当警察太可笑了,而那些肉食动物们的基因里一定有着更多野兽的成分,等等。

        如果说人性的本质决定了私有和资源不平均的客观存在。那什么才是我们所要追寻的众生平等呢? 我想这种平等,一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,二是在精神的层面上。比如说,大象和鼹鼠可能很不一样,但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尊重和同等的机会,让他们在尝试后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。而当他们犯错的时候,也应该得到同等的处罚。

        在Challenge Day里,有一项十分有力的活动,叫“cross the line",主持人提到很多敏感问题,让有过如此经历的参加者跨过界限。让人心痛的是,大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过被人歧视,被人嘲笑,甚至被虐待,被伤害的经历。而很多被伤害的人,又去伤害其他人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负面的,黑暗的循环。而很多很多的伤害,都起源于偏见,歧视,甚至只是因为人群的差异而产生的怀疑和敌对。

        人的生命在这个世间,可说是千差万别,但任何人,在死亡面前都重新得到平等。Death equalizes everyone.  那么,在根本的层面上,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。只要是人,无论信仰,无论肤色,无论性别,无论地位,无论财富,都应该拥有同等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机会。

        真想谢谢制作Zootopia的电影人,感谢创立Challenge Day的教育者,他们的理念和努力,提醒人们珍惜并维护已经存在的平等,同时从自己开始,给这个依然还充满着不同人群之间的歧视和仇恨的世界,带来更多的希望。

Monday, March 28, 2016

艺术之共性:对比

        傍晚时分,随手翻开以前练过的琴谱,看到一句话 “对比是所有艺术的第一法则” (Contrast is the first law of all arts),不禁心有所动。

        一件艺术品,之所以能打动人,也许就是浑然天成得运用了对比这一法则。 在一幅画中,光与影的对比,冷与暖的对比,黑夜与白昼,天空和海洋。在一部文学作品中,悲与喜,贫与富,美与丑,理性和感情。在一首曲子里,音节的强与弱,高与低,快与慢,沉静和张扬。

        这一法则,在我们用音乐所烘托的舞蹈中,也同样无处不在。 音乐本身有其生命,有喜有悲,有起有落,而舞者的身体和情绪,更是在张与驰,收和放,静和动之中尽显灵性。

        《红楼梦》这部著作,之所以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,就是她几乎囊括了社会人生所有的矛盾和对比。 繁华和衰败,权力和叛逆,感性和理性,美好和丑陋。

        宝玉本是个阳光大男孩,除了对父亲的惧怕之外,他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公子。但黛玉的忧愁和泪水也浸湿了他的天空。 所以在宝黛的双人舞中,黛玉的多愁善感映衬着宝玉的阳光率性,而两人又在彼此的一往情深中找到交集。

        黛玉的痴情,可说是把一生都维系在了一个人身上,对比起来,宝钗尽管也为宝玉挂心,却冷静和理智得多。 也许每个女孩子身上,都同时有着黛玉和宝钗的影子。所以黛玉和宝钗在一起,就是感性和理性的鲜明对比。

        对比这一法则,也许正是源于天地万物的双面性。就是这样一个丰富的,阴阳共存的世界,才是真实的世界,也是艺术灵感的无穷源泉。

Thursday, March 24, 2016

随缘

        缘起的时候,我们相遇,眼前的雨雾中,站着朦朦胧胧的你。那样的一个侧影,占据了我青春岁月里绵长的思绪。没有太多语言,但你曾住在我的脑海里,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缘分?

        缘灭的时候,你的影子随岁月淡去,连再见都不必说,想追也追不回了。这时我才知道,原来我们之间的缘分,只是这么多而已。

        缘起的时候,你总是在我面前出现,后来我知道,你是有意的寻觅。有些小小的惊喜,有些好奇,有些羞涩,于是我们把脚印踏遍了校园的青草地,看星星,吹冷风。不知怎么拒绝你,傻傻地在一起,后来才知道,原来,这就是缘分。

        有时候,人们会问,为什么是这样,而不是那样?其实哪会知道啊,这其中都只是缘分在作怪吧。

        年轻时的痛苦,可能就是对自己的缘分不了解吧。在眼前的不珍惜,远在天边的,偏偏思念。拥有的不爱惜,高不可攀的,偏偏向往。其实这世间哪有最好的人或东西,只有最适合,最有缘分的而已。

        年长以后,我们发现随缘,是多么智慧,又轻松的人生态度。西方的谚语说:“当生活给你柠檬,就用它做一杯柠檬汁吧。”  我们在我们身边拥有的缘分里,就可以挖掘出无限幸福的可能性。

        缘灭时,我们坦然。缘起时,我们珍惜。

Monday, March 14, 2016

坚持和放弃

        我们从小被鼓励,做一件事情要坚持,不要因为遇上困难就放弃。后来,人们又说,该放手时且放手,懂得放弃,才能为自己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。

        那么到底是要坚持,还是放弃? 原来生活真正挑战我们的地方,就在于判断什么时候坚持,什么时候放弃啊!

        选择专业的时候,我们有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。比如你会选择比较热门的,容易就业的专业。但如果这个专业和你的兴趣不符,能力不配,你在将来的道路上就会很痛苦,然后不断地重复着“是坚持,还是放弃”的决定。

        选择婚姻的时候,人们也不免会受到周围的牵制。为了一份想象中的幸福生活,有些人和金钱,或是地位,或是名声结了婚。如果没有真正的爱,这样的婚姻也会很痛苦,难免时时会问自己:“是坚持,还是放弃。”

        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如此,刚开始的时候,由于种种的原因,我们选择了一样东西,也许是一种活动,也许是一个群体,也许是一个信仰,但走着走着,我们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,自己的身体里,脑海中,总有一个疑虑的声音在问自己:“这样走下去,是对的吗?是我真正想要的吗?”  但我们已经投资了那么多了,时间也好,精力也好,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?

        渐渐地,我们发现,天下万物,都有其存在的理由。当你反反复复地徘徊在“坚持还是放弃”的艰难抉择之间的时候,总是有些什么东西是不对劲的了。也许是时机不成熟吧,也许是你没有诚实面对,也许是需要改变什么的时候了。说到底,如果做的这件事情依然是符合你的本心的,那么它就像一颗有生命的种子,当温度,湿度适宜的时候,还是会开花发芽,但如果这件事情是不符合你的本心的,即使你等待再久,也是一样的纠结和困惑。

        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心以后,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时候坚持,什么时候放弃。

Wednesday, March 2, 2016

"隔离"的艺术

        舞蹈中有一个术语,叫“isolation”,中文可能翻译成“隔离”吧。也就是说,舞者只动身体的一部分,比如说头,肩,或胯,而其它部分都是纹丝不动的。这个技巧,听起来不难,做起来其实不易,初学者往往动了身体的一部分,另一部分也跟着动起来了。这显然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。

       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生活时,我们发现把问题隔离开来看,很多事情会变得简单,客观。但这隔离问题的能力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        比如我们情感和理智的隔离,往往是最难的。职员在工作岗位上犯了错误,老板气急败坏,狠狠责备职员的同时,也说了一些本不应该说的脏话。这时候的职员,应该把老板说的道理,和老板生气说的脏话隔离开来,也就是说,如果老板批评的事情有道理,这是职员的问题,他应该改进。而老板失控说脏话,那是老板的问题,不是职员的问题,职员完全可以不予理睬。这样他不仅可以学到道理,同时又不受情感的伤害。

        只可惜在实际生活里,人们的情感往往跑得比理智快,来的也比理智猛烈,在情感的激烈动荡中,所有的道理都会被扭曲,显得微不足道。所以,隔离情感和理智,增强理智的赛跑速度,是一种长期的,有意识的,需要训练的能力。

        人们对事物或是对彼此的看法,其实也可以运用隔离的办法。所谓条分缕析,有一说一。世界上没有全黑或全白的人或事物,只要我们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。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尽管懒惰,但天性善良,有些人尽管富有,但精神贫瘠,有些事情尽管波折,但事后受益匪浅,有些东西尽管光鲜,但后患无穷。把问题隔离开来后,我们可以更有效地,针对性地去面对问题,而对人对事,再不会一棍子打死,也不会盲目崇拜。

        看来学会隔离,是一门生活的艺术。这种能力,可以让我们更为客观,更为强大。